来自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的研究员们对青少年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大半的电子烟用户不知道电子烟产品包含尼古丁或者它们会使人上瘾,这大大增加了他们抽普通香烟的可能性。尼古丁上瘾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但电子烟带来的健康问题可能远比上瘾来得更多。

15世纪末,第一批到达美洲的欧洲人很快就接触到当地吸烟的习俗,而他们又反过来把这种习惯带回了欧洲。历届的英国君主们对此持反对态度,詹姆斯一世(King James I)还写了一本著名的书,叫做《禁烟草法令实施》,不过,到最后,政府开始对烟草征税。

尼古丁是一种二次代谢物,是烟草植物为了抵御食草动物而生出的产物。这种化合物的存在是人们觉得吸烟会带来愉悦的原因,包括给人们带来的成瘾性。

吸烟会破坏烟草中存在的大部分分子,包括尼古丁,但幸存下来的少量尼古丁(约10%)会在不到10秒之内通过血液,从肺部传送到大脑。一旦进入大脑,它会刺激神经递质的释放,包括快乐分子多巴胺。吸一口烟和大脑快乐回应间的联系解释了为什么吸烟会如此容易上瘾:因为它把愉悦和吸烟这项行为联系在一起。

危险游戏

大多数吸烟的危害并非直接来自尼古丁。香烟烟雾中含有约4000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最危险的分子是例如苯并芘以及亚硝胺中的N'-亚硝基降烟碱这类致癌物质,它们都是从尼古丁中提取出来的。从烟雾中进入口腔和肺部的烟草焦油则富含这些有毒物质。

如果你吸烟,烟雾会损害暴露其中的器官组织的DNA,当然,也包括那些间接暴露其中的组织。有害物质会加速基因突变,增加患癌风险——不仅仅是肺部,还有口腔、咽喉、肝脏、宫颈、食管、胰腺、膀胱和肾脏。并非所有这些突变都会导致癌症,但它们积累的越多,发生致癌突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约有六百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约1/10的人死于二手烟)。这些死亡病例中,约有10万发生在英国,50万发生在美国。尼古丁不会直接导致这些人的死亡,但是尼古丁的成瘾性却和这些事实脱不开关系。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电子烟被作为一种享受吸烟的方式在市场上推广,因为它并不像传统香烟那样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一点原因是,电子烟不会燃烧烟草,它们可以消除焦油带来的风险。电子烟包括一枚电池,一块金属加热元件和一个液体罐,罐中的液体由加热元件转化成蒸汽,被吸烟者吸入。这种液体由一种溶剂组成,包括甘油或者丙二醇,尼古丁,它们通常是食品级调味料。

那么,如果电子烟不产生致癌焦油,它又有什么问题呢?好吧,电子烟中的尼古丁或其他分子仍然会影响肺部健康。许多液体中使用的香精化学物大多含有醛类物质,当吸入时,这些物质通常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性。

典型的例子有肉桂醛(肉桂),香草醛(香草)和双乙酰(黄油)。根据对划分血管及心脏内部的内皮细胞的测试结果表明,一些电子烟的香精及其成分(如香草醛、肉桂醛、双乙酰、乙酸异戊酯和薄荷醇)都可能会伤害血管。它们导致炎症标志物(白介素-6)的水平升高,一氧化氮的水平降低。一氧化氮是种具有多重作用的分子,例如抑制炎症、凝血以及扩张血管。在体内,这两种变化被认为是心脏病的早期预测指标。尽管在食品中使用的这些食品调味料本身是无害的(就像溶剂一样),但这并不意味它们在另一种用法(例如电子烟)中是完全安全的。

研究表明,在电子烟中加热元件的作用下,当温度达到300摄氏度时,这些分子,尤其是溶剂,可以被分解。甘油和丙二醇分解过程中形成的三种物质都是醛类——丙烯醛、甲醛和乙醛,这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

你可能见过丙烯醛,当食用油加热直到开始冒烟时,这种化学物质便形成了。它有毒性,可以严重刺激眼睛和鼻腔。乙醛和甲醛也同样具有毒性,尤其是甲醛,是大家所知的致癌物。

这些物质也能够通过香料分子分解形成。

结论

那么,电子烟中产生的这些分子浓度是否危险呢?尽管抽电子烟已经被证明使得吸烟者尿液中的某些致癌代谢物的含量明显偏低,然而和普通烟民相比,电子烟吸食者的体内却呈现出一些更高的颗粒物含量,包括金属镉、镍、铬、铅和锌。这些可能来自于加热线圈。

特别令人关注的一点是,在电子烟的使用度快速增长的同时,特别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电子烟的使用风险并没有做出适当的评估。虽然有些报告称,电子烟要比传统香烟安全得多,但一项研究表明,经常使用电子烟导致年轻人更容易成为传统香烟的重度上瘾者;另一项美国的研究表示,使用电子烟的青少年患咳嗽和支气管炎的风险要比那些不抽的人多出一倍。

电子烟在英美是自由提供的,但是在挪威、巴西、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则被禁止或限制使用。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一封信也警告到:

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开展基础科学和流行病学研究,以此增加我们基于电子烟蒸汽而得出的益处与害处的证据。在此之前,患者不应该被误导而认为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未来伤害的可能性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因而,目前的底线是,没有人知道电子烟是否存在长期的风险。谨慎一些很有必要。

 

作者简介

Simon Cotton

伯明翰大学化学高级讲师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