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州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规划》是对全市卫生与健康的方针性文件,对于推进健康滨州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成绩显著。2015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6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10.26/10万、3.21‰、3.8‰,“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规划》要求,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比较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健康指标居全省前列;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城乡卫生资源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推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重点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努力实现消除、降低和控制一批重大疾病等。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95%以上。加强艾滋病检测和随访管理,努力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基本消除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为所有愿意接受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疗。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继续实施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居民人均食盐摄入量降至9克以下。加强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推动将口腔健康检查和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心脑血管疾病和重点癌症的机会性筛查制度。逐步扩大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范围,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开展血压正常高值、空腹血糖受损、超重肥胖人群和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干预。

强化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服务管理和救治救助。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推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落实,防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做好地方病职业病防控。积极推动农村改水工程建设,开展碘、氟、砷等相关指标检测与评价。分区域落实碘盐和非碘盐供应,指导居民科学补碘,碘缺乏县(区)保持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加强和规范学校卫生管理。扎实推进健康校园建设,推动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开展学生常见病筛查,加强学生口腔疾病、肥胖、近视等综合干预,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推进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与体育系统的场地设施资源共享,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学校、学生开放。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开展“一二三四奔健康”活动(一评即健康评估,二控即控烟、控酒,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四健即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健康心理),结合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强居民营养监测,开展合理膳食指导与干预,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实现“吃动两平衡”。健全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15岁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控制在25%以内。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宣传倡导科学健身方式。加快公共体育场地配套设施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县(区)全部建有“三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乡镇(街道)普遍建有“两个一”工程(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社区、行政村建成一个多功能的文体广场,实现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县级以上主城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扎实开展足球进校园等特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依托现有的公园、景点等休闲场所,建设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广场、健康步道,将健康文化融入自然环境和城市设施。鼓励实行工间健身制度,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3%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8%以上。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城乡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力度,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建设国家级健康城市。将健康理念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各环节。到2020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富有滨州特色、满足群众需求的健康服务体系,形成崇尚健康的社会文化、和谐包容的社会关系,实现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和健康人群协调发展,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全省前列,积极创建国家级健康城市示范市。

强化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先进市(县)创建,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食品放心品牌和示范单位。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到2020年,市、县(区)均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全面推行农村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加强孕产妇全程服务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由财政给予补贴。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制度实行待遇政策倾斜,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开展残疾人健康关怀行动,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实施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鼓励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整合或托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联体、医共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类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发挥优势专科的带动作用,突出临床能力建设,逐步形成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以二级医院为支撑、以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医疗服务体系。

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杜绝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不合理使用和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破除逐利机制。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使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文化,培养高尚精神追求和健康生活习惯。

推动多元办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35张床位为社会力量办医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取消对营利性医疗机构数量、规模、布局的限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机构或向医院集团化发展。到2020年,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5%。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积极创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成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场所、打造一批知名健康旅游品牌,推动中医药养生、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饮食等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以滨城区为核心,其余1区5县城区和3个市属开发区为补充,构筑“宾主共享”的城市休闲游憩体系。将滨州的特色农业、民俗手工业、传统工业等产业与休闲旅游业相结合,以主题庄园为载体,多元释放关联产业的休闲价值。开发以健身为目的、具有消费引领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发展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体育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康体养生、航空体验等项目。

强化基层人才培养和使用。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岗位聘用、教育培训、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实施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居民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标志,推动全市范围内全民健康信息一卡通用。

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提升健康信息服务能力。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县级全覆盖。

建立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推动临床辅助决策、医疗质量监管、疾病监测预警等领域大数据应用。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