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已有4年。8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控烟办公室主任杨功焕在南昌表示,中国各地已做了大量控烟履约工作,但整体控烟工作仍然举步维艰。目前,南昌作为被国家批准实施“城市无烟环境促进项目”的首批城市之一,将率先试水推动“无烟立法”。

   中国每年超百万人死于吸烟

  烟草是目前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1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老鼠,25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 40—60毫克的尼古丁可毒死一个人;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居世界第一;中国肺癌死亡率增长为世界第一,且以每年4.5%的速度上升。   

  据南昌市卫生局副局长陈天鹏介绍,吸烟所散发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和支流烟(二手烟)。陈天鹏表示,二手烟烟雾中含有数千种化学物质,至少有250种是已知的致癌或有毒物质。在通风不畅的场所,不吸烟者1小时内吸入的烟量,平均相当于吸入1支卷烟的剂量。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开材料显示,现在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2009年卷烟的产量达到22908.6亿支,年消费总量超过全球卷烟总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中国吸烟者达3.5亿,另有5.4亿人遭受二手烟的危害,每年超100万人因吸烟死亡,超过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的人数总和。

  烟控举步维艰 烟草行业成最大“障碍”?

  中国烟控举步维艰,面临严峻挑战。为遏制烟草的流行,中国政府于2003年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于2006年1月正式生效。按照《公约》及其实施准则,缔约方必须立法以防止公众接触烟草烟雾,应在公约对其生效之后五年内实现公共场所全面控烟。

  据此,中国应在2011年1月9日前实现公共场所全面控烟,目前距离“大限”仅剩半年时间,但中国的控烟工作却远未达标。世界卫生组织此前提供的“各国有无烟环境规定的执行情况得分”显示,满分10分中,中国的得分仅为1分,远远落后于其他公约缔约国。

  “烟草行业是控烟最大障碍”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说。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烟草行业一直打着国家“利税大户”的旗号,反对“无烟立法”。很多人不知道,烟草行业所创造的税收,远远比不上因烟草危害造成纳税人看病所花的医疗费用。

  此外,李希光认为,媒体的误导性宣传也起到负面作用。他说,媒体上吸烟者的形象被描述为成功人士或者英雄好汉;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媒体画面,吸烟的画面总是给人一种“酷的男子汉”或“性感的女子”的印象,这样反而让公众在无形中认为“抽烟”是无害的。

  李希光表示,中国控烟的最大反对声音就是来自于中国的烟草行业以及靠烟草广告支持的一些媒体,他们通过各种力量反对“无烟立法”,虽然中国加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多年,却因阻力太大一直很难落实下来。

  江西人吸烟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律师廖军民是《南昌市控制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征求意见稿)》立法听证会陈述律师代表。廖军民律师认为,从江西省2009年调查的数据看, 农村吸烟率高于城市。城市中被动吸烟率为65.82%,农村为65.38%,远远高于WHO公布的世界平均水平。廖军民律师通过2009年对江西省某社区 15岁以上的居民调查发现,53.9%的人反映在他们生活或工作环境中有人吸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20-65岁年龄组被动吸烟的情况比较突出,且男性高于女性。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采用匿名问卷方式,在南昌、景德镇和井冈山三个监测城市及八所学校,对800名大、中、小学生吸烟和被动吸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学生的总体尝试吸烟率为27.8%,男生为40.9%,女生为11.7%。学生尝试吸第一口烟时的年龄在7岁及以下组占21.2%,8~15岁组占49.1%。调查前30天内,12.2%的学生有吸烟行为。调查前7天内,66.6%的学生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其中20.5%的学生每天生活在二手烟雾中。65.9%学生的父亲吸烟,42.4%学生的好朋友吸烟,80.6%的学生经常见到或偶尔见到教师在学校里吸烟,说明被调查学生的父母、好朋友和教师等周围人吸烟情况严重。

  “无烟立法”南昌率先试水

  从2010年1月开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的“无烟环境促进项目”在南昌、天津、重庆、沈阳、哈尔滨、兰州、深圳等7个城市展开。

  南昌作为被国家批准实施“城市无烟环境促进项目”的首批城市之一,在今年1月15日项目启动以后,迈上了创建无烟城市的道路。

  据记者了解,南昌市早在1995年就颁布了《南昌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2009年11月,南昌成立了烟控立法调研小组,对南昌市控烟立法的必要性进行调研。2009年12月,南昌上报了《关于修订〈南昌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的报告》。

  2010年2月,南昌市正式同意《关于修订〈南昌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的报告》,并将此作为南昌市计划立法的三条地方性法规之一,拟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目前,南昌已将通过听证会形成的《南昌市控制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草案)》提交给立法部门进行审议。

  李希光教授称,南昌“无烟立法”在市人大常委会一旦通过,这对中国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昌将有望在中国无烟立法方面迈出第一步。

  立法在于保护不吸烟者 执法力度是关键

  8月12日,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无烟南昌报道研讨班”开班,记者了解到,《南昌市控制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草案)》已通过南昌市政府常务会讨论审议,将提交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规定11类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并给予部分场所禁烟缓冲期。

  南昌市有关官员向记者介绍,南昌将在立法层次、禁烟场所覆盖范围、执法机制以及处罚等关键条款上有所突破。草案名称去除“控制吸烟”,代之以“控制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此外“控烟”还是“禁烟”,虽只是一字之差,却从制度设计上体现了注重法规的可行性,以及公众对控烟政策的接受程度。

  “立法的目的是保护不吸烟者的权利”,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海婴认为,制定条例的目的不是不让吸烟者吸烟,而是防止公众接触二手烟,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吸烟者虽有吸烟的权利和自由,但不吸烟者也有不受二手烟危害的权利。

  陈海婴向记者表示,南昌将对个人违反条例规定吸烟设置至少50元的罚款额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量化。

来源:中新网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