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中国目前约有3.5亿吸烟者,每年有近百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如吸烟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从现在到2050年预计将有1亿中国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疾病。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控烟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距离《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的实现100%室内无烟仅剩不到3年的时间,因此中国的控烟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近日,“2008中国临床戒烟指南制订启动会”和“中国临床戒烟高峰会议”在北京朝阳医院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制订2008中国临床戒烟指南,以应对目前日益紧迫的控烟形势。据悉,新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制订工作将持续8个月,预计将于今年12月正式公布并推广。
  ●戒烟要有一种治疗慢性病的心态
  本次大会主席,北京朝阳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主任王辰教授说:“因多数吸烟者都有不同形式的烟草依赖,而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吸烟者戒烟要有一种治疗慢性病的心态,而医生也要用管理疾病的方法来帮助吸烟者戒烟。
  如果没有医生介入戒烟工作,就如同让患者给自己治疗疾病一样———失败的可能远远大于成功的机会。我们制定《中国临床戒烟指南》目的就是要让临床医生对吸烟的危害及戒烟治疗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个便于操作的技术性纲领文件,逐步把烟草依赖的治疗融入到日常诊疗工作当中去。戒烟需要系统的科学治疗,较为理想的戒烟方法是:药物疗法+心理支持+行为疗法。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进行。”
  “在美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戒烟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美国尼古丁和烟草研究协会主席斯科特•詹姆士•莱斯克教授说:“医院会为那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患有肺炎的吸烟者提供戒烟方面的诊断咨询、详细的存档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帮助他们创造理想的戒烟条件,以便更顺利地戒烟。”
  ●各个年龄段戒烟均有益处
  1998年,刘伯齐教授、钮式如教授、杨功焕教授在我国分别组织领导100万死亡人群回顾性调查和25万人群追踪性调查。两项调查均显示,吸烟致死中COPD占45%,肺癌占15%,食管癌、胃癌、肝癌、脑卒中、CHD和肺结核各占5%~8%。
  吸烟是许多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烟草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诸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腺和皮肤等。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及病变包括高血压、中风、消化性溃疡、癌症(肺、唇、口、鼻、咽、喉、食管、胃、肝、肾、膀胱、胰腺和子宫颈)、慢阻肺、哮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阳萎、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病、粒细胞性白血病、肺炎、白内障、克隆病、髋关节骨折、牙周病等。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和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吸烟相关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越大。
  各个年龄段戒烟均有益处。30岁以前戒烟能使肺癌的风险减少90%。戒烟5年后,由于吸烟所致的口腔和食管肿瘤风险的增加将减少一半。戒烟后心脏病风险的降低更为迅速,1年内吸烟所致的死亡就将减半,15年内绝对风险与从未吸烟者类似。吸烟使肺功能随年龄降低的速度加快,戒烟能轻度升高肺功能,逆转肺功能降低的速度。无论何时戒烟,戒烟者的寿
  命都将长于持续吸烟者。一项对英国男医生进行的为期50年前瞻随访队列研究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平均早死亡约10年,60、50、40或30岁时戒烟分别可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
●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
  室内空气中烟草烟雾浓度的大小,决定于烟雾释放量(吸烟人数、吸烟量、吸烟频率)、居室容积及通风状况。很多人认为,只要吸烟人数少,房间面积足够大,危害可以减至最低,甚至没有危害,也就是说,存在“安全暴露”水平。但是科学证据说明被动吸烟不存在“安全暴露”水平。有研究报道:在通气条件极差的环境下,暴露在充满烟草烟雾的房间内仅一小时,被动吸烟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从平均1.6%升至2.6%,大致相当于吸一支焦油含量中等的卷烟。
  一般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以除去大的颗粒,但不能清除小颗粒或者二手烟雾中的各种气体。美国通风问题权威机构———美国采暖-通风-空调工程师学会———已经做出结论,不能依靠通风技术来控制接触二手烟雾的健康风险。因此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如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物内,暖气、通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会把二手烟雾传送到整个建筑物中的每个角落。所以,在餐馆中设立吸烟区和非吸烟区根本无助于不吸烟者的健康保护。
  无论是单独还是同时使用通风和过滤措施,都不能将室内二手烟雾暴露水平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