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成人过早死亡的风险降低一半,是完全可能的。”日前,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中国项目组主任陈铮鸣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的“2017精准健康和精准营养国际研讨会”间隙接受了记者采访。美国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终身教授刘思敏同样认同80%—90%的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膳食干预来预防。

  控烟控血压血脂血糖很重要

  陈铮鸣参与设计并主持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牛津大学联合开展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这一项目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的51万中国成年人,建立了基于血液的基础健康数据库,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环节研究危害中国人群健康的各类重大慢性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及流行规律和趋势。
  如果要降低中老年人死亡率,他首先提到控烟,并强调吸烟是最大的危险。目前,我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烟草。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每年死亡数字将上升到200万。中国男性占全世界八分之一的人口,却消耗全世界40%的烟草,烟民还在以每年新增600万的速度递增。据介绍,英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近几十年下降很快,这和英国政府提倡控烟和戒烟是分不开的,英国男性吸烟率从最初的约70%下降到现在的20%—25%左右。而中国目前处于肿瘤与心脑血管疾病上升阶段,这与吸烟人数增长关系密切。
  其次,控制血压。这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尤其重要,除了要勤测血压,还要注意保暖。研究发现,我国1/3的成人患有高血压,其中有2/3的人并不知情。由于多数患者缺乏有效治疗,这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和死亡风险。陈铮鸣提倡饮食要少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控制体重,适当锻炼,保证睡眠。
  第三,控制血脂。他提倡饮食少油,少吃红肉。“血脂要尽量控制在低位,越低越好。”
  第四,控制血糖。与无糖尿病者相比,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将缩短9年。“在中国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病例中,高达16%的人直接死于血糖管理不到位导致的急性并发症,这个数字是中国城市的四倍,而中国城市又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四倍。”

  仅0.2%的中国人心血管健康

  刘思敏说,研究表明80%—90%的心血管疾病可通过生活方式和膳食干预来预防,但慢性疾病患者仍消耗全球医疗资源的80%以上。2010年,中国超过85%的人具有至少一种或以上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其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美国心脏协会于2010年提出“2020计划”,采用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健康饮食评分、总胆固醇、血压和空腹血糖对心血管健康进行评价。据此标准,中国仅0.2%的人群达到心血管健康的理想状况。
  如此高的发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却低得惊人。2012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6.5%,治疗率为41.4%,控制率仅13.8%。到2030年,不良生活方式和营养失衡等危险因素将使中国的慢性病负担增长50%,人口老龄化可能使中国慢性病负担增加40%。
  刘思敏特别提到“隐形杀手”糖尿病,“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还在国内做医学生时,如果来了一位糖尿病人,大家都会去看,一是这个病当时不多见,二是这个病会影响许多器官和组织。后来我在哈佛大学工作时,我的一位同事因为糖尿病继发感染心包炎和心肌病去世。”目前我国成人Ⅱ型糖尿病人超过1亿,已居全球之首。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我国最为主要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
  尽管刘思敏的研究组已发现人类一些基因位点比较容易导致糖尿病,未来也许可以对健康人群进行营养干预,但他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膳食干预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