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而言,烟草业已成赔本买卖。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虽然烟草制品能

够带来巨额利税和庞大就业,但是它造成的健康危害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更大,

两者的差值为618亿元。“毫无疑问,烟草业是得不偿失的黑色产业,现在哪怕仅

仅从经济角度算账也是如此。”中国控烟办主任杨功焕说,放任烟草流行,中国将

成为最大的“健康危害型经济体”。

  此项研究由杨功焕和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共同牵头,汇集了卫生、经济方面的

60多位中外重量级学者。他们一致提出,“全面控制烟害、保障人民健康,是典型

的国家公共产品,也是典型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政府及时提供。”由此建议,中

国应将全面控烟目标正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为各级政府遵行和

实现人民健康的约束性指标之一。

  中国政府正面临“国际爽约”风险

  专家们的呼吁处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中国生效5周年

的背景下更显示出意义。加入《公约》5年以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控烟工作一

定的关注,使得烟草控制工作由专业人员的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但是总体控烟工

作的效果与《公约》的要求相去甚远。不但相关法律迟迟没有出台,人们对吸烟和

二手烟危害的错误认识也大量存在,烟草利益集团的反控烟活动猖獗。

  目前,中国仍是最大的烟草消费国,烟民总数超过3亿人,还有7.4亿人暴露在

二手烟危害下;中国也是最大的烟草生产国,2009年卷烟产量高达 22901.5亿支,

比10年前增长了近40%;中国还是最大的烟草制品受害国,每年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

达1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664.75亿元。另外,3/4以上的中国人尚不能全面了解吸

烟对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中国人不了解二手烟的危害。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有人指出,中国政府正面临“国际爽约”风险。胡鞍钢说,

造成眼前尴尬局面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烟草企业的严重阻挠,但根本上却是合二为

一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烟草总公司作为中国政府履行《公约》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

单位,不顾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国家整体利益,利用政府公权继续促进烟草的生产

和销售,阻碍相关政策、法律的出台与实施。

  吸烟是“第一大人祸”

  早在2002年,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即批准“WHO《烟草控制框架公

约》对案及中国烟草影响对策”(以下简称《双对》)作为重大课题立项研究,以“

为企业发展服务,促进中国烟草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5年以来,

正是在此《双对》的指引下,烟草业成功地阻止了警示图片印到烟盒上,消解了

烟草税上调的“负面”影响,还把“降焦减害”的概念扩大推广。有的企业甚至利

用希望小学、社会捐赠搞起了烟草营销。

  在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还要求,以提高中

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为目标,努力推动品牌发展。积极实施“大市场、大品牌”战

略,加快推进重点骨干品牌的规模扩张。

  对此,专家们忧心如焚。胡鞍钢说,吸烟不仅是中国21世纪的“第一大杀手”,

也是“第一大人祸”。保守估计,2030年烟草归因死亡占40岁以上人口死亡的25%,

超过300万人;烟草相关疾病的发病人数超过700万。“在中国这样一个卫生资源

相对匮乏、健康不公平问题突出以及现有卫生体系缺乏预防保健机制的国家,吸烟

无疑让问题雪上加霜。”

  为什么禁不了这支烟

  那为什么禁不了这支烟呢?烟草业顽强生长的理由是税收和就业。现阶段,烟

草业缴纳的税额仍占全国税收总额的6.7%。在一些地方,如云南,这个比例甚至高

达30%。作为纳税大户,烟草企业自然是政府的“座上宾”。此外,烟草业还解决了

千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烟农、卷烟工人、批发零售人员。这也是地方政府

青睐烟草业的重要因素。

  然而,专家们的研究证实,烟草业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隐藏社会成本已经超

过了公开的经济贡献。专家组成员之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称,

2005年,因吸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高达2526亿元,相当于GDP比重的1.4%,而当

年,烟草业上缴的利税总额为2400亿元。两者相抵,烟草业的社会净效益为负126亿

元。2010年,这个数字扩大到618亿元。

  国际经验还表明,即便采取较为强硬的控烟措施,烟草流行水平也不会遽然下

降,烟草行业和地方经济有充分的转型时间。

  “估计在未来30年,中国烟民的数量还会维持在相当规模。也就是说,限制烟

草业发展,地方上有30年以上的时间发展替代产业,如健康促进产业。那些耸人听

闻的‘控烟威胁论’都是没有根据的。”杨功焕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0962号 Copyright © 1992-20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东里16号楼906  电话:64983905  传真:64983805 邮箱:catc@catcprc.org.cn